本文转自:ZAFU园林青年
2020年“Garden"花园杯设计竞赛
竞赛主题
可持续发展的植物文化景观—“花朝节”的复兴
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园林植物不仅具有生态、生产和景观功能,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功能。巧妙利用植物文化内涵营造园林景观,让人们在赏花观木中感悟自然,品味文化,从而增强对植物的美学感知,达到“景面文心”的审美境界。在博大的植物文化中,“花朝节”是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传统植物民俗活动。我国民间岁时八节之一的“花朝节”,也叫花神节,又称百花生日。自春秋至明清,一直绵延不衰,其重要程度可与中秋相媲,是中国古代的重要节日之一。然而时至今日,曾经在文人墨客笔下风靡万千的花朝节,却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。
西溪“花朝节”延续江南传统民俗文化,结合生态环保、科技未来、爱情情境、文化复兴等主题,展示植物文化景观。花朝节于每年3~5月举办,其中穿插丰富多彩的活动。至今已办10届,是杭州市的重要文化品牌,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,传递了美丽的植物和园林文化。本届花园杯竞赛与园林企业联合,采用“真题真做”方式,主场地选在杭州西溪,亦可自选场地;通过植物配置展示植物文化景观,构建“花朝节”景观实体和审美空间,提升人们对传统植物文化的认知,促进中国传统植物文化传承。
选题应包括对以下方面的探讨:
1. 关注“花朝节”这一植物文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;
2. 对应当下居民对传统植物文化的感知度;
3. 运用植物景观展示地域性文化景观;
4. 运用地域和乡土植物;
5. 把控植物景观的整体布局和局部空间艺术构架;
6. 通过植物景观将城市公共绿地打造成公共交往活动的载体。
竞赛选题综合以上内容,可侧重体现不同的观点和角度,也可增补新的内容。
竞赛时间
2020年6月1日——2020年12月20日
竞赛要求
本次竞赛分规划类和设计类进行,参赛者根据兴趣和特长任选一类提交作品。
规划类
1.场地选择
采用开放选址结合指定选址的方式,要求任选一种方式,利用植物景观进行环境营造,良好反映本次竞赛主题。
开放选址可选择所在城市某综合性公园中不小于5 hm2的区域,进行体现花朝节文化的植物景观整体规划,具体主题可自定。
指定选址在“西溪湿地花朝节绿堤”,在红线范围内进行体现花朝节文化的植物景观整体规划,具体主题可自定。(具体信息请参考附件)
2.设计目标
(1)进行充分前期调研,尊重场地现状条件,理解场地性质,协调场地与城市关系和使用者需求。深入剖析场地及周边的各类自然环境因子和人文社会因子,因地制宜地通过设计解决现状问题,强调分析问题——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。
(2)遵循“前期分析——整体规划——详细设计——运营维护”的步骤,运用系统思维和联系的观点进行场地设计。
(3)应用地域性植物(如宿根花卉、球根花卉、攀缘植物、1-2年生花卉、灌木、亚乔木、乔木等)创造花园空间,鼓励运用多种设计手法营造丰富生境,提高场地生态功能和效益。
(4)拓展场地功能内涵,开拓设计思维,充分发挥设计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,结合活动类型探索“花朝节”这一文化景观的现代意义,着重思考如何通过空间营造、景观设计、植物配置等手段达到复兴花朝节这一古老习俗的目标。
(5)充分考虑设计的科学性、实操性及后期运维管理成本和难度。
3.图纸内容
(1)现状分析:场地及周边环境各因素分析;
(2)设计构思:针对选定区域整体植物景观的概念主题及概念解析;
(3)植物景观整体规划:基于概念主题的选定区域植物景观整体规划及实现途径;
(4)花园设计图:对公园中面积0.2-0.5 hm2的绿地进行详细设计,绘制总平面图、***效果图或轴测图、季相分析图等。
(5)花园节点详细设计:花园中具有代表性的节点植物种植设计详图、种植效果图等;
◆标识植物种类,包括中文学名、拉丁名、规格、数量、观赏特征等;
◆分析群落组合方式、立面效果、季相特征等;
(6)维护策略分析:依据项目所在地周边环境及所选择的植物种类,以一年为周期进行维护管理建议及策略分析;
(7)设计说明:要求400字左右的设计说明。
4. 成果格式
90 cm(横向)*120 cm(竖向)展板一张,分辨率为300pixels/inch,压缩为JPEG格式提交。文件低于20 m。电子版不予以退回。
设计类
1.场地选择
采用开放选址结合指定选址的方式,要求任选一种方式,利用植物景观进行环境营造,良好反映本次竞赛主题。
开放选址可选择所在城市某综合性公园中0.2-0.5 hm2的区域,进行体现花朝节文化的植物景观整体规划,具体主题可自定。
指定选址在“西溪湿地花朝节绿堤”,共分为8个场地,每个场地2000-5000 m2,可以自由选择其中1-2个相邻的场地,进行体现花朝节文化的植物景观整体规划,具体主题可自定。(具体信息请参考附件)
2.设计目标
(1)进行充分前期调研,尊重场地现状条件,理解场地性质,协调场地与城市关系和使用者需求。深入剖析场地及周边环境的各类自然环境因子和人文社会因子,因地制宜的通过设计解决现状问题,强调分析问题——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。
(2)拓展场地功能内涵,开拓设计思维,充分发挥设计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,结合活动类型探索“花朝节”这一文化景观的现代意义,着重思考如何通过空间营造、景观设计、植物配置等手段达到复兴花朝节这一古老习俗的目标。
(3)应用地域性植物(如宿根花卉、球根花卉、攀缘植